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族知识 > 民族自治地区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

      地理位置 甘孜藏族自治州(俗称康区),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甘孜州地处祖国最高一级阶绨向第二级阶梯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属横断山系北段川西高山高原区,青藏高原的一部分。介于东经97°22″-102°29″,北纬27°58″-34°20″之间。境内山峰高耸,河谷幽深。大雪山和沙鲁里山纵贯全境。

  建制沿革 甘孜州历史悠久,人民勤劳勇敢。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有原始人类在这里劳动、居息和繁衍,开创石器时代的文明。藏、汉民族之间,在历史上联系紧密。

    因辛亥革命爆发,清政策对推翻,甘孜州各地土司纷纷自行恢复。以后变乱迭起,处于动荡时期,当时中央政权仍对土司采取羁縻政策,以维持其统治。民国16年(1927),刘文辉接管西康特别行政区,自此境内属刘文辉的防区。民国28年(1939)西康建省,省会康定。直至1949年12月9日,刘文辉通电起义,宣布西康和平解放为止。

  近代以来,州内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此起彼伏,不断发生。1935-1936年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甘孜州。刘文辉通电起义,西康和平解放后,解放军第二十六军一八六师于1950年3月24日胜利进驻康定城。从此,揭开了甘孜州历史的新篇章。50年代前期,是开辟工作时期。经过筹备协商,充分准备,西康省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于1950年11月24日在康定正式成立(这是建国后成立的第一个地区级的民族区域自治政权,后改为州),桑吉悦希(天宝)任主席,副主席中有夏克刀登、阿旺嘉错、洛桑倾巴,委员28人中,藏族上层僧俗人士和知名爱国人士占64%,彝族、回族上层知名爱国人士占4%。会议通过《西康省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工作任务》和《关于加强团结的决议》。

  行政区划 甘孜藏族自治州(简称甘孜州)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全州辖康定、泸定丹巴、九龙雅江、道孚、炉霍、甘孜、新龙、德格、白玉、石渠、色达、理塘、巴塘、乡城、稻城、得荣18个县,325个乡(镇),2458个行政村。州府康定是全州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中心。

  人口民族 州内居住着藏、汉、回、彝、羌、纳西等20多个民族91.55万人。2004年未,甘孜州总人口914369人,其中藏族人口721442人,占78.9%。计划生育率97.23%,人口出生率12.74‰,降0.57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6.95‰,降0.86个千分点,全部在岗职工人数6.03万人。

  地质地貌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北原高低,中部突起,东南缘深切。地面平均海拔3500米。5000米以上山岭,终年积雪,冰川发育。最高峰贡嗄山7556米,其东坡的大渡河谷地,水平间仅隔29公里,而相对高差达6400米。地貌分为高原、山原、高山峡谷三大类型。

  气候资源 气候属高原型季风气候,复杂多样,地域差异显著。南北跨六个纬度,随着纬度的自南向北增加,气温逐渐降低,在六个纬距范围内,年均气温相差达17℃以上。在高山峡谷地区,山脚和山顶高差悬殊,气候也随着高度变化,相差20℃-30℃。纬距相隔约3度,年均气温和差达17℃。年均气温多数地区在8℃以下,最高气温(丘状高原地区和中部高山原地区)在30℃以下,最低气温(大部分地区)在-14℃以下,其中北部大部分地区及南部理塘、稻城等高海拔地区低于-20℃以下,石渠低达-37.7℃,常年降水量在325-920毫米。常年日照时数1900-2600小时,年总辐射量一般120-160千卡/平方厘米。历年平均霜日为18-228天。无绝对无霜期。  水利水能资源 甘孜州江河湖泊众多,流经境内的河流主要有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均为长江上游主要支干流。“两江一河”自西向东,南北向平行排列,汹涌湍急,支流甚多。中等河流有大小金川、折多河、鲜水河、无量河、硕曲河、巴楚河、九龙河、色曲河、泥曲河等。各支流的山溪广布,水流急,落差大,水量丰沛,水源较稳定。地表出露的热泉有249处。年平均降水量814.71毫米,水资源总量为1397.83亿立方米,其中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881.8亿立方米,占全省河川径流量地表水资源总量的1/3以上,水能理论蕴藏量3729万千瓦,占全省的27%。

  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丰富。突出表现为门类齐全,综合性、互补性强。东部地区有环绕“蜀山之王”贡嘎山形成的雄、奇、险、峻与秀美旖旎为一体的自然景观;南部地区有被称为“蓝天下最后一块净土”的稻城亚丁自然保护区,并以此为核心形成了“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北部地区以德格印经院和格萨尔故里为中心,自然景观与康巴文化相融合,独具魅力。得天独厚、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共同构成了中国西部自然生态和康巴文化旅游的最终目的地。

  政府网站: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网站


版权所有©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