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族知识 > 民族自治地区
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地理概况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于云南西北部,地处东经98°09′—99°39′,北纬25°33′—28°23′之间。东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地区、西邻缅甸,南接保山地区,北靠西藏自治区察隅县,境内国境线长449.467公里。全州南北最大纵距320.4公里,东西最大横距153公里,总面积14 703平方公里。州府泸水县六库镇。该州国境线长449.467公里,占中缅边境线的20%,占全省国防线的10%以上,总人口49.2万人,是全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

  建置沿革 1954年8月23日,成立怒江傈僳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辖碧江、福贡、贡山、泸水四县。1957年,改区为州,成立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并将兰坪县划入自治州建制。1986年9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碧江建制,将原碧江县的古登、洛本卓两个区划归泸水,架科底、子利甲、匹河三个区划归福贡县。1987年11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以原兰坪县的行政区域为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1988年改兰坪县为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

  行政区划 州府设在六库,全州辖有泸水、福贡、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和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四个县,有29个乡(镇)、260个村委会。

  民族与人口 境内居住着傈僳、独龙、怒、普米、白、藏、汉等22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2%,比例居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之首。其中傈僳族占总人口的50.9%,独龙族和怒族是怒江州独有的少数民族。

  地质地貌 怒江州境内群山耸立,江河纵横,澜沧江、怒江、独龙江由北向南纵贯云岭、碧罗雪山、高黎贡山、担当力卡山四大山脉,形成山高、坡陡、谷深、水急的三大峡谷。全州98%以上的面积都是高山峡谷,75万亩耕地中,坡度在25度以上的占76%。耕地沿山坡垂直分布,76.6%的耕地坡度均在25度以上,可耕地中高山地占28.9%,山区半山区地占63.5%,河谷地占7.6%。

  气候水文 怒江州地处祖国西南边陲,青藏高原南延的横断山脉中段,自西向东由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碧罗雪山、云岭山脉呈北南走向的褶皱山系和独龙江、怒江、澜沧江3条由北向南大江深切谷相间排列,贯穿全境,是世界上最长的高山峡谷之一。州境内天气变化大,气候各异。全州气候具有云南年温差小、日温大干、湿季分明,四季之分不明显的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的共同特点,同时因受地貌和纬度差异的影响,立体气候显箸的独特气候特征。

  森林资源 本州国土总面积147.03万公顷,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09.15公顷,占国土面积的74.2%。有林地覆盖率61.4%,森林覆盖率为70%。

  矿产资源 怒江州我国是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矿产资源方面,州内己发现各种矿藏28种,矿床点200多个,其中仅兰坪铅锌矿探有储量就达1645万金属吨,是亚洲最大的铅锌矿床,也是世界特大型铅锌矿床之一。

  水能资源 怒江州境内河流密集,拥有怒江、澜沧江、独龙江三大干流及183条支流。水资源总量是955.91亿立方米,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43%。怒江、澜沧江、独龙江及支流落差大、流速快,水能资源极为丰富,全州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2000多万千瓦,占全省水能资源蕴藏量的20%,可开发的装机容量1800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850.9亿千瓦时,占全省的19%。

  生物资源 该州是天然的植物基因库,长期以来为国内和世界植物学学科研者所瞩目。全州已知的高等植物200多个科、600余属、3000多种,列入国家级保护植物42种。境内动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经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多次考察,已知脊椎动物有488种,其中国家保护动物40余种,鸟类284种(鸟类中有32种为中日保护候鸟,8种为世界濒危鸟种),兽类128种,爬行类动物30种,两栖类动物30种,鱼类44种。

  旅游资源 怒江州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属于“三江并流”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初步开发的景点有:福贡石月亮徒步旅游景区,兰坪县罗锅箐景区,独龙江徒步控险景区,碧罗雪山七莲湖徒步旅游景区,片马口岸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有姚家坪旅游度假区,玛布温泉度假区,贡山县丙中洛度村。

  政府网站: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网站


版权所有©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