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业界动态
新闻资讯News and information

提升出版产品质量 “互联网+质检”行其道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 2020年04月01日

 日前,国家新闻出版署部署开展2020年“3·15”质检活动,标志着新一年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工作如期启动。一直以来,作为我国出版产品质检专业机构,各级质检机构适应产业发展不断升级,出版产品质检体系不断完善。尤其是在出版、印刷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趋势下,出版产品质检机构加强质检手段和方式的创新,积极推动“互联网+”,推广信息管理系统和大数据平台建设,加强质检数据分析和应用,成效显著。

  发挥顶层设计优势 推动互联共享

  出版产品质检工作承担着出版产品质量评价和监督检测的重要职责。根据2019中国印刷业创新大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图书出版总印数由新中国成立初的2.7亿册增长到2018年的95亿册,印刷周期由最长一年多缩短到一周以内。新变化、新需求要求出版产品质检的方式和手段必须适应调整,不断提升出版产品质检工作运用互联网的能力和水平。

  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方式,实现印刷业务的流程再造,进而提高印刷标准化程度,实现“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目标,这是近几年来出版印刷业数字化实践后总结归纳出的技术路径。目前,我国出版业与印刷业在数据转换、内容处理、信息共享等方面已形成新的合作模式,正在向一体化、高融合现代服务体系迈进。面对新形势,出版产品质检工作也在探索中不断推进数字化转型。

  作为我国唯一一家国家级出版产品质检机构,中央宣传部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正在探索构建以信息化为手段的出版产品智能质检平台。针对目前各地质检机构信息化程度和数据处理能力参差不齐,各机构间尚未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大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较差,大数据的优势尚未得到相应体现等现状,该平台将逐步实现各地抽查检测情况实时上传、及时分析,实现检测进度及时公开,实现结果数据精准分析,实时提供技术支持服务。一方面,充分利用计算机、互联网、云计算和移动互联技术,着力构建以数字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出版产品质检网络,实现网络互联互通、系统综合集成、资源交换共享、信息安全可靠,不断推动信息技术与出版产品质检工作深度融合。另一方面,则是依托国家级及各地质检机构的平台,努力培养、聚集一批高精尖人才,进一步健全“产学研检”联动机制,推动出版印刷业在“高原”上筑“高峰”。

  这些信息化、数字化探索正是质检机构提升印刷复制产品质量的有力手段,对我国出版产品质量管理、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乃至维护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数据分析研究 提升服务效能

  当前,宣传思想工作进入到守正创新的重要阶段。国家新闻出版署等五部委印发的《关于推进印刷业绿色化发展的意见》指出,要落实印刷业风险防控要求,为党和国家重点出版产品出版、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印刷产品和服务。这对推动新闻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发挥好出版产品质检工作的监督保障作用提出了新要求。利用数字化技术提供及时、量化、准确的质检服务,成为质检机构“互联网+”转型升级、持续加强质检体系建设的方向。

  当前,出版产品质检机构检验检测数据和信息大都处于碎片化状态。要努力实现数据精准化、检验信息化、信息数字化,利用大数据分析和应用,增强检验数据和结果的分析研究能力,增强通过检验检测发现问题、识别风险、预警风险、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福建省出版物监测与研究中心为例,其着力推进“3·15”质检数据库建设。该中心率先提出“数字监测”的概念,将“互联网+大数据”引入出版物质检领域,积极筹建福建出版物印刷环保质量分析监测系统,利用信息化大数据存储分析技术,实现对质检数据的标准化录入、存储、分类筛选、统计分析、问题评估等功能。这一分析监测系统建成后,将成为传统检测和专家智库评审研判的有益补充。

  湖南上线的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完成了质检工作从传统纸质化向数字化的转换,按照CMA体系的要求,规范了从接样到检测到出具报告的检测流程。通过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实时监测出版单位和印刷企业的印刷质量情况,随时了解掌握湖南印刷业质量现状,为主管部门监督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完善运行体系建设 助力简化流程

  检验检测是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必备环节,新产品研发、原材料把关、生产过程控制、产品出厂检验等都离不开检验检测。随着“最多跑一次”改革触角延伸至公共服务领域,各地出版产品质检机构不断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提升“互联网+质检”,构建起检验检测高效服务的“最多跑一次”运行体系。

  江苏率先上线出版物印刷质量检验检测管理平台,这是全国新闻出版行业质检机构中首个上线运行的融内部管理与外部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平台,目前正积极推进移动端平台的运行。上海市印刷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开发了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浙江省印刷产品质量检验站入驻“浙里检”平台,实现“无接触”检验检测服务……这些平台和系统的搭建,为企业检验检测印刷品提供了便利,企业可在网上自主委托、自主确认、自主查询检测进度和结果。部分系统还与实验室监测设备对接,实现了数据自动处理、无纸化操作。同时采用云数据存储方式,可便捷地进行远程工作处理。

  疫情期间,数字化平台的运用就破解了印刷产品检验检测难题,有效减少了企业在产品送样、检测咨询、获取报告等过程中导致的人员流动和聚集,防止交叉感染,为印刷企业复工复产、中小学教材监控检测提供有力保障,逐步推进出版产品检测“宅家办事”,实现“一次不跑,事事办好”。

  (作者系中央宣传部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印刷复制质量部主任)

 

 

  后疫情时代印业谋篇布局

  后疫情时代,印刷业将迎接怎样的机遇与挑战?催生怎样的新变革……在《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本期策划的“云对话”中,30位业内知名企业负责人齐发声,共话后疫情时代企业发展新路径,以及未来几年行业升级的新趋势。

  在印刷业发展的重要“窗口期”,这些重量级嘉宾所达成的共识是,只有持续迭代、无止创新、不断复盘,印刷企业才能始终保持向前并处于优势地位。

  (详见D02-D06版)

 

 

  ■权威发布

  1—2月印刷复制业规模企业营收利润双降

  3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情况。其中,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1—2月营收631.6亿元,同比下降29.1%;利润总额16.5亿元,同比下降60.2%。造纸和纸制品业1—2月营收1375.4亿元,同比下降26.1%;利润总额54.1亿元,同比下降22.5%。

  同月,国家统计局还发布了2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其中,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同比下降0.6%,环比下降0.2%;造纸和纸制品业同比下降2.9%,环比持平。

  1—2月纸浆进口金额下降13.2%

  3月23日,海关总署发布全国进出口主要商品量值表数据。今年1—2月,我国纸浆进口469万吨,同比上升21.4%;进口金额约为168亿元,同比下降13.2%。

  两项快递绿色包装 国家标准发布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采取快速程序发布《全生物降解物流快递运输与投递用包装塑料膜、袋》和《快件航空运输信息交换规范》两项快递绿色包装国家标准,着力推广快递绿色包装,减少航空运输二次包装,充分发挥标准对快递业绿色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这两项国家标准将于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信君 

上一篇:如何成为优秀的文艺图书编辑下一篇:国家版权局关于2019年全国著作权登记情况的通报

版权所有©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